第一孕期子癲前症風險評估
以下純屬閒聊,趕時間者可直接跳至正文 ======================= 前幾天與產科學同道、先進們一起參加超音波研討會 也有幸在台下聽了來自香港的 Liona Poon 教授演講 大師真的就是不一樣 除了全程優美的英國腔式英文讓你不得不繃緊發條聽講外😅 清晰的邏輯 條理分明的口條 幽默的語氣 真的是會讓聽講者覺得如沐春風 受益良多阿~~ 而演講的主題 則是 Professor Poon在2011年發表的<第一孕期子癲前症風險評估> 這個偵測方法的出現 說他是21世紀高危險妊娠研究裡,劃時代的進步一點也不為過 因為他為我們近代產科醫師 在這個與子癲前症已經對抗超過100年以上的時代中 開啟了一個新頁 以下就來為大家簡單講解一下這個檢查的重要吧 ======================= 正文開始~ 首先 你一定會問 「子癲前症檢查」為什麼那麼重要?? 很簡單 因為子癲前症很恐怖😖 而且發生率並沒有你想像的低 統計上 約有3~5%的孕婦可能會發生子癲前症 而子癲前症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胎盤及母體血流發育不良的疾病 一旦發生 輕則造成母體全身性的病變(如高血壓、蛋白尿、水腫等)及胎兒發育遲緩 嚴重的時候 更可能讓母體發生溶血、肝功能、凝血功能異常甚至發生痙攣等情形 而胎兒也可能因此胎死腹中 這麼恐怖的疾病 在過去沒有有效篩檢工具的時代 我們通常只能透過常規產檢血壓及尿液的檢查 在疾病一開始出現的時候(出現高血壓及蛋白尿) 及早發現 並藉由血壓的控制和胎兒超音波的嚴格監控 選擇適當的時機 讓寶寶生下來 可是這樣等發生了再來控制的做法 還是難以避免會有疾病控制不良發生母體嚴重併發症的時候 而且還是會有很多嚴重早產的baby出現 所以一直以來 子癲前症都是產科醫師心中的痛~ 但是 自從「第一孕期子癲前症風險評估方法」問世以後 一切都改變了 因為 透過初期母體病史收集、抽血檢查(PLGF胎盤生長因子)、平均動脈壓以及子宮動脈血流阻力的綜合篩檢 我們可以有效的偵測出90%在懷孕20-32週中間可能會出現子癲前症的族群 也因為篩檢的時間夠早 我們可以透過在16週之前給予口服阿斯匹靈的治療 來降低90%的發生率 這樣一來 我們...